万博max资讯凤凰中文资讯台直播卢宇光:拿生命换新闻的记者

  万博max(记者 魏丽敏)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江南烟雨的朦胧感在这个冬日被拉满,原本应该沉静的台州图书馆里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2月4日,正值立春之际万博max,祖籍黄岩的凤凰卫视驻俄罗斯记者站站长卢宇光,携带着作家李忠效以他为主人公创作的《卢宇光:穿越死亡的无冕之王》一书回到家乡,在台州市侨联和台州市图书馆主导之下,为家乡人民开讲。

  “8岁前我一直生活在黄岩万博max,现在每年也都会回来黄岩,因为要给我奶奶扫墓。”淳朴至极的话语让人倍感亲切。他以拉家常的方式为全场的听众娓娓讲述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让在场人员听得聚精会神。

  “您有想过如果不做战地记者,会选择其他什么职业吗?”记者在听完卢宇光堪称“九死一生”的经历后,好奇地问他。

  1993年7月4日,毕业于外语系、通晓俄语的卢宇光身揣向朋友借的500美元,手持朋友老范帮他办的商务签证,只身进入俄罗斯。曾经在部队做过新闻干事和记者的他,下一步打算去莫斯科大学读书。来到莫斯科后,为了办签证,一下子就花掉了250美元,他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后来,卢宇光在朋友胡丽芬的帮助下,前往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在这里,卢宇光遇到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位“贵人”——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副主任伊柳申·鲍里斯·符拉基米耶维奇,也是他导师。伊柳申是乌克兰人,军人出身,担任过二战的军事记者,曾被授予上校军衔。卢宇光也曾经是海军中的一员,他以强大的自制力忍受住了伊柳申显得有点“”的时间观念。伊柳申强大的资源也为卢宇光后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卢宇光到俄罗斯第一频道实习,就是导师推荐的。

  卢宇光沿着自己的新闻梦脚踏实地走着,他主动找到莫斯科当地的一本名叫《路迅》的中文杂志,胜利应聘成为编辑。后来,又是在胡丽芬的牵线搭桥下,他创办了《莫斯科晚报》,做得风生水起。接着,又创办了《莫斯科华人报》。但这些并不能满足他线月,卢宇光放弃自己的高薪待遇,进入俄罗斯第一频道实习,在评论部担任中文翻译。第一件工作就是加入了俄罗斯著名纪录片制片人阿列克塞依·波波金的《苏-27飞越阿穆尔湾》摄制组。卢宇光边实习边上学,1997年获得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新闻硕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8月26日,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同年9月,在导师伊柳申的推荐下,卢宇光成为了车臣报道前线记者团中的一员。也正式开启了他的战地记者之路。

  2002年10月22日,对面临择业的卢宇光来说,是充满转折的一天。当天,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发生了人质绑架事件。凭着新闻记者的敏感度,他不仅写下了新闻稿内容传送给了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他用自己的实力敲开了憧憬的凤凰卫视的大门。凤凰卫视当即任命他为驻俄特约记者,全权负责一线报道。第二天,电视屏幕显示,他已是凤凰卫视驻莫斯科记者。第三天,已连续播报30多个小时的卢宇光,一度晕倒在现场,而他的称谓又变了:凤凰卫视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实现记者身份三连升,也让“卢宇光”这三个字与凤凰卫视成为了一体。

  “卢老师,自从看了您的直播视频,别的我都不愿意看了。”“卢老师,您面对战争会害怕吗?”“卢老师,您身上都带些什么装备?”……层出不穷的问题,卢宇光都会耐心地解答,但他绝口不提任何的错对。

  “记者在战地记录什么?不是记录战争何方胜败、利益取舍,而是要记录下无辜的百姓遭遇死亡的惊悚和他们的家破人亡,用有限的力量,揭露无限的权力和的黑暗、丑恶、欺骗,点亮一盏灯,哪怕灯光微弱无力。战地记者只是记录,除了还是。所以,记者要真实、真诚地发声,这是战地记者的第一培养特性。”这是卢宇光的导师伊柳申在他去车臣战场采访前对他说的话,也让他终身受用,并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准则。

  活动现场,卢宇光给大家播放了一个视频,内容是他们所拍摄到的俄乌战争中,一个古城正在遭受塔克的轰炸。升腾起的浓浓尘雾,让人的内心不免震荡,战争的残酷是不言而喻的。

  卢宇光在从事战地记者的这些年,进入战场和人质现场高达40余次。穿梭在第二次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莫斯科人质事件”“别斯兰人质事件”、伊拉克人质事件(2002年)、俄格战争、叙利亚战争(十几次进入叙利亚)等危险环境中,进行前线的报道。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他也被称为“穿越死亡的无冕之王”。在战场上,大的负伤记录就有5次,而小伤则可以说是不计其数。1962年出生的卢宇光,挺拔的身姿让人看不出实际年龄,但也确实已经达到退休的年龄。

  “卢老师,您想过退休吗?”“想过,但得有人。”卢宇光说得真诚,但简单的几个字却让记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正如吕宁思在《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所写的那样:“记者,是个让人骄傲的称号,也是当代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一个优秀的记者,就算死到临头,最后的一分钟也应该在进行新闻报道……这就是真正的新闻工作者的精神所在。”卢宇光已经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融为一体,就像他的老班长于广琳说的,“卢宇光是拿生命换新闻的世界级战地记者。”

  “我这次给我奶奶扫完墓就要赶回莫斯科了。”前几天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卢宇光,趁着空挡回了一趟家乡,“孩子们在莫斯科,我女儿让我今年跟她一起过年。”

  2000年5月,一声巨响传来,刺耳的爆炸声震耳欲聋,一个身穿俄罗斯军装的士兵瞬间倒在了血泊之中,而他怀中紧紧抱着的正是卢宇光。

  这位俄罗斯士兵名叫马克西姆·阿列克塞依,曾两次护卫卢宇光进入车臣战地采访,是出生入死的伙伴。马克西姆有一个不到2周岁的儿子,工作之余,他会掏出一家三口的照片给卢宇光看,那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深深地印在了卢宇光的心中。但那样的笑容却永远地停留在了这个,也如一把尖刀刺进了他的心中。

  伤势好转之后,卢宇光托人约见了马克西姆的妻子玛丽娜。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仅仅是喝了一杯咖啡,卢宇光就被紧急采访任务叫走了。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卢宇光接到玛丽娜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儿子丹尼斯生日会。那也是卢宇光第一次真正见到照片上那个孩子,看着稚嫩的丹尼斯,想起他的父亲为救自己而去世,卢宇光忍不住将孩子紧紧地抱在了怀里。此后,两人各自忙碌着,有时候卢宇光没事也会去看望俩。

  多次接触下来,两人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但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直到一件事的发生,终于让两人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转变。

  2002年6月的一天,丹尼斯生病住院,但出院结账时发现身上的钱不够,于是她想到了卢宇光。及时出现的卢宇光给玛丽娜带来了一束生活的光芒,而卢宇光也愿意照顾他们,于是两人便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婚后的卢宇光继续穿梭在各个前线,玛丽娜也为他生下了女儿安娜。原本应该是幸福的一家四口,但因为卢宇光职业的特殊性,让玛丽娜产生了极度的不安,这种不安一度影响到她的精神状态。2014年9月,两人和平分手,但他们依然是很好的朋友,经常和子女一起聚会。

  离婚后的卢宇光,继续穿梭在各种事件的第一线,虽然有了牵挂,但他从未退缩。他说:“作为一名记者,大事发生时,在现场很重要。你在那里,就有权威告诉大家这里有什么、这里没有什么。中国是一个大国,大事发生时,中国记者应该在现场传出中国人的声音。”

  记者在完成这篇采访稿时,卢宇光应该又在俄乌战场上的某处,执行着他的使命,只希望,危险能离他远一些,再远一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gzhewang.com/yunying/13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ingzh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