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市民企强悍的风险洞察力

  民以为食为天,食品行业是14亿人口日常生活中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8年8月2日,国内首次爆发非洲猪瘟,并以较快的速度向各省蔓延,猪肉价格快速下跌,行业上下游均受到影响。

  “一是预估到国内猪肉供应链将在未来1-2年出现巨大风险;二是预判出约4个月后肉价将开始快速上涨,猪肉的价格周期和逻辑将完全被猪瘟事件打乱。”

  2018年9月2日、3日,江苏、安徽两省连续发现疫情,该企业预估到上海区域的工厂有断供风险。

  与此同时,供应链部门发出“猪肉备货到库,供应很有保障”的通报,并将市场严峻情况作为第二条预警在企业内部发布。

  2019年春节假期临近,大部分企业已开始放假时,猪肉价格突然下跌。业内对猪瘟发生后的消费能力、肉价走势普遍不看好,大多认为春节后还会再下跌。

  经过一番科学分析后,供应链部门认为并非那样。于是抢在春节放假返乡前,一举将2019年全年的猪肉货源全部吃下。

  2019年5月9日,供应链部门经考察后发出第三条预警“猪肉供应链恢复没有大家预想的快,补栏量极低”。

  宫老师在《采购全流程风险控制与合规》一书的“风险洞察新基因”部分中提到了风险洞察力和数字化技能,这两项能力可帮助我们做到精准预测。

  在数字化采购环境下,所有的流程必须打通,这就需要通过简化、合并、重排等手段整合端到端的采购流程,提升流程的效率。

  面对突发事件,这家企业不仅确保了猪肉的供应没影响生产经营,还有效控制成本,确保了经营效益没受到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促使供应链成为了企业重要的利润创造中心,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

  并且在市场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该企业产品零售价却坚持未涨价,增加了市场份额,充分体现了供应链的绝对优势。

  以上述举措作为延伸,企业供应链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不确定性。未来,食品企业供应链还需关注3个重点:

  在供应商选择策略制定时,应将突发重大灾害的风险加入评估维度,尤其对核心物料,尽量要分布在不同区域,做AB供应商备份。

  以往,我们对初级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主要从产地、播种、长势、阳光、雨水、肥料、土壤、收割、产量、加工能力、最佳定价期、市场供需关系等各方面考虑,却尚未系统关注我国国土总体的灾害规律,以及这些规律与价格周期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关数据显示,每12年是一轮灾难周期,作为食品企业供应链从业者,需要补上这一课。

  另一方面,原有国际贸易流通结构被打破,很多粮食主产国禁止出口,农产品的供需不均衡现象将愈发加剧。

  我们需要全球视野,要及时关注国家战略储备政策,还要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机会,积极建立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的进口供应通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gzhewang.com/dongcha/23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ingzh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