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南大教授杜鹏:人性洞察、价值增长与营销创新 名家影像志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营销管理系主任、教授,MBA教育中心学术主任,并担任MBA和EMBA导师。

  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常务理事、新媒体营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教授在营销管理、品牌战略、新媒体营销、创业与创新管理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为包括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武汉地铁集团、湖北中烟、香港周大福、美年大健康等160多家机构提供战略和营销管理培训、顾问及咨询服务。

  财经下午茶特邀杜鹏教授与财友们分享关于企业的共性问题、新媒体营销的本质、小米SU7的营销之道等话题。

  财经下午茶:杜教授,您已经为上百家企业和组织提供过服务,经验非常丰富。现在您在分析这些企业时,是否能迅速识别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或提升的建议?

  杜鹏:尚未达到那种程度。但我已经通过接触100多家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数据样本。虽然它们结构各异,有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企,但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共性。

  首先,当我研究企业时,会关注其所处的风口,及其发展是否符合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趋势。这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我称之为定向(把握战略窗口)。

  其次,考察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这会影响其议价能力和自主权,观察它是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中游还是上游。我称之为定位(即确定生态位)。

  第三,剖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即所谓的“道天地将法”。“道”指企业是否有明确的愿景和价值观,这决定了其能走多远;“天”指企业是否顺应当前发展趋势;“地”是企业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市场或消费群体;“将”指中高层领导者是否具备在困难时期带领团队找到希望的领导力;“法”指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财务制度、后勤支持等。

  最后,我观察员工的精神状态,因为企业的前途不仅取决于领导层,更在于员工是否充满希望和战斗力。

  我将企业的共性问题归纳为三个“máng”。首先是茫然的“茫”,高层领导者在面对当前不确定的环境时,可能会感到茫然,找不到方向。其次是盲目的“盲”,高层决策者脱离一线,做出盲目决策,这些决策往往基于经验或“拍脑袋”,而非实际调研。中层的“盲”可能会导致基层的“忙”,即忙碌的“忙”。员工每天看似忙碌,但没有创造实际价值,流程繁杂反而导致了许多无用功。

  财经下午茶:新媒体的兴起从图文内容发展至视频和直播,使得营销方式发生了变革,将每个个体转变为潜在的销售触点。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学的理论框架是否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呢?

  杜鹏:首先,商业本质上是价值的交易,而交易与人相关,因此要有烟火气,必须注入人情味。如果单纯强调货币和交易,商业便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第二,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中,83%来源于视觉,11%来自听觉,这便是媒介从过去的平面图文向丰富、立体和多元化发展的原因所在。

  第三这些构造以及产品决定了不同的消费形态。第一种形态称为“靠着看”,即曾经靠在沙发上观看电视的时期,然而彼时人们并无选择权,对于几点钟播放什么内容,只能在此守候,并且电视节目也不可回溯。第二种称作“靠前看”,有了PC电脑,我们通常是坐在电脑前获取信息的。如今已进入第三代,称为“低头看”,手机和平板诞生后,出现了“低头一族”。

  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媒介形式的演变,但其核心本质并未改变——即媒介即信息,信息即权力,权力即利益。

  这一观点由传媒学奠基者麦克卢汉提出,强调不同媒介和载体呈现相同信息时赋予的意义完全不同,它们不仅传播和教育,更能塑造大众认知。信息不对称是商业的基础,由此产生了利益和认知的稀缺,进而有了权力。

  新媒体只是一个渠道,用于解决人与信息之间连接效率的问题。从原来的以产定销由电视台播节目,到现在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解决了沟通效率的问题,但其本质并未改变。

  最后,产品可分为核心利益和形体产品两个层级。核心利益,如留住记忆,是人们使用产品的真实动机,而产品的具体形态无论是手机、小型胶卷,还是摄像机都不重要,因为那只是形体产品。

  营销的主要维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解决竞争问题,提供差异化思维,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其次是解决决策问题,影响目标对象或客户的选择。第三个是自省,从企业角度进行内在。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杯饮料,一杯是5颗星,售价10元,另一杯是4颗星,售价8元。您会选择哪一杯?

  杜鹏:是的,这种情况下,3颗星的饮料实际上成了参照点,帮助客户做出选择。所以,要想引导客户或领导做出决策,需要设置一个参照点。

  差异化也有很多例子。比如,同样是卖水,有的强调27层净化,有的宣传“有点甜”,还有的说“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或者含有硒。超市里的灯光设计也是如此,水果和蔬菜区的白光或绿光让产品看起来更新鲜。这些都是通过设计和人性洞察实现企业业绩的营销思维。

  财经下午茶:前段时间小米SU7引起广泛关注,网友戏称它为“米时捷”,您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吗?

  杜鹏:从营销维度的标准来考量,是较为成功的,我认为主要有几点原因,以下是我的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首先,雷军作为核心IP具有强大的营销能力。他精通流量运营和互联网思维,小米从手机发展至如今的汽车,始终秉持着互联网思维,即人格化、流量化及流量变现。雷军的IP一经推出,便能吸引大量的“小米粉”,包括小米手机用户和90后为主的年轻群体,这些都是他们的目标受众。

  其次,产品力方面。小米SU7明确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定价亲民,定位精准。为了突显性价比,它从调性上与保时捷对标,部分功能甚至有所超越。在性能方面,又以特斯拉Model 3为参照,这种比较设置了一个明确的参照点,即小米既具保时捷的豪华特质,又具Model 3的性价比,让消费者在做出选择时有了更清晰的依据。

  杜鹏:这并非本质,而是一种方式。它的关键在于吸引大家的参与,赢得人们宝贵的时间和关注。因为商业的本质在于抢夺目标客户的时间,而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无论他们最终是否成为真正的用户,至少在起始阶段,已经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杜鹏:确实如此。我们称之为“比附定位”。当一个品牌处于弱势或不知名时,要迅速脱颖而出,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公众熟悉且认可的事物建立关联。这种关联可以快速建立品牌形象。有一个公式是“喜欢=熟悉+意外”,新品牌想让人们迅速接受,就必须与大家熟知的“大牌”联系在一起,并加入一些新奇的元素,比如“are you ok”之类。

  再加上视觉上的T恤,这种策略使人们迅速建立起对品牌的深刻记忆。一旦这种印象形成,便会植根于人们的心智之中,很难被抢占,这正是雷军高明的地方,也是为什么他能节省大量营销成本的原因。

  杜鹏:在坎特伯雷大学,教授非常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观点,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的线上平台。尽管我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但因为缺乏在平台上的互动,最终那门课并没有通过。我询问教授原因,他回答道:“因为你太过沉默,我几乎感受不到你的存在。”我解释说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但他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课堂和课后敢于表达观点,无论观点对错。

  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新西兰人生活较为松弛,这种松弛感能激发很多创意。比如,他们周末常开派对,尽情放松,似乎没有额外的努力,但在学术上依然表现出色。我参加过他们硕士和本科的开题答辩,对他们的创意和付出感到惊叹。

  在香港城市大学,我感受到的是效率和价值。在香港如果走慢了,会被人家踩脚后跟。因此,行动必须迅速,一切都被价值评估。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强调单位时间的附加值,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个人财务报表,列出每个事项的收入和成本,相减后除以时间投入,从而计算出单位时间的附加值,这便是市场定价的基础。问自己如何获得尊严和底气,答案是,通过提升个人的单位时间附加值。

  杜鹏:当然,我经常这样,尤其是与研究生互动。例如,我带学生去体验我们策划的餐厅项目,让他们用专业眼光评判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的理念是,事上炼、干中学、学中悟。第一,学习在窗外,答案在现场。即学习应当有应用场景,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地调查,也没有发言权;腿上不沾泥你永远读不懂中国!第二,他人即老师,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领域比你专业,是你学习和请教的对象;第三,社会即教材。只有在真实场景中的学习才能更快提升个人能力。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gzhewang.com/dongcha/21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ingzhe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