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年说第一期初心篇——清华青年扎根基层云上相聚共话初心

  来源:清华大学小研在线,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水利系、建筑学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及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分会共同主办,以“青年分享+青年对话”的方式开展的《“清”年说》栏目在线上举行。栏目从青年最关心的身边事、身边人出发,传播当代优秀青年理念,传播当代青年思想。同时发出清华声音,讲好清华故事,在疫情期间积极传播正能量,提供青年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共有来自21个院系的120余名同学线上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清”年说的第一期初心篇中,邀请到五位来自基层公共服务部门的清华人,聆听他们为我们分享关于“初心”的故事。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毕业生胡海飞通过他个人基层的真实经历,展开了分享。胡海飞表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千奇百怪,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城拔寨的最后决胜期,乡村振兴进入了扎实推进的关键起步期,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在基层,更需要关注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的折射,都会间接影响无数方面。他会去跟学生做趣味课堂、一起运动,由学生影响家庭其他人,拉进邻里关系;同时他常跟大家拉家常,切实地了解大家的需求,从需求出发,针对性地做出改变、改善。

  胡海飞寄语在校学子:“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而在我国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涵养家国情怀的一片沃土,厚积薄发,才能践行初心使命,登上广阔舞台。

  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生孟震在他的分享中,强调了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其他层次领域所不能替代的。乡镇干部是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是带领群众走向富裕的“领路人”,同样也是最平凡、最可爱的“知心人”。而从他个人实际工作经验出发,乡镇的特殊性就要求了公务人员更加严于律己,秉持初心。他从儿时到青年,随着年龄、阅历、情感、能力结合心路历程的不断成长,自己的初心从改变自己命运,改善家庭生活转变到以自己的努力服务于群众,带领他们走向富裕。

  孟震在分享中指出,在校的同学们走出校园之后,无论什么专业,走向工作单位,永远要认真,忠诚,感恩,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弘扬焦裕禄精神,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小康社会。孟震强调,认真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参加工作,即使打个水,扫个地,都要比别人做得好。疫情发生至今,他已经63天没回过家,虽十分牵挂家里两岁半的孩子,但一份清华人的责任驱使着他,“舍小家,为大家”。

  的传统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时刻激励着我们,“行胜于言”的校风时刻勉励我们,“祖国有我”的情怀时刻鞭策着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号召时刻提醒着我们,我感恩母校,感恩母校给我们带来的荣光,感恩母校给我们带来的精神。”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李小云认为在基层工作,尤其是驻村工作中,不仅需要对农村有着深入了解,还需要对惠民政策谙熟于心,能回答村民的各种疑问,最关键的是,需要洞察入微,为民分忧。

  他分享道,他驻村期间喜欢做驻村笔记、百姓心愿清单;驻村笔记记录村干部、的一些讲话;百姓心愿清单记录百姓关心的事情,从百姓的每一件生活小事出发,记录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他强调,在基层工作中,要有忘我的精神,只有站在人民群众中间,真诚、踏实,才能了解并赢得人们群众的爱戴。他谈到,对于在校生同学们来说,一定要有抗压心态,需要明白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需求。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不仅要能让领导放心,更要让人民群众放心;对组织做到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生朱相宇在分享中说到,乡镇工作是难事,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要靠乡镇等基层单位来完成,在前沿直接面对改革和发展中随时涌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比如脱贫攻坚,没有经验可循,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整个工作成效都会大打折扣。作为密切接触群众一线的基层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思考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群众需求是什么,群众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朱相宇引用了一段话作为结语送给同学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李淳首先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为家乡的发展和乡亲生活的改善尽一份力是我来到清华的初衷,也是我选择回到家乡、进入公共部门工作的初心。”在分享中他强调,我们在公共部门工作的意义不在于做多大的官,而在于一些人的生活因我们的工作而得到改善。而谈到在校期间的经历,他鼓励同学们多走出校门,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出发,切实了解社会和群众的需求。他表示,初心来自建设家乡的情结,而他工作能力的锻炼启蒙于学校的实践。在校期间,他曾担任院研会,参与清华大学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和县城经济研究会,并先后参与17次社会实践,走过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脚踏实地了解群众需求,而这也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公共部门工作不是适合所有人,拥有一颗赤诚的心,高度保持学习、保持思考、保持理论创作的能力,并踏踏实实、有始有终的做下去的毅力与意愿的人才是公共部门需要的人。他倡议,在校期间,我们应该提前准备,多去政府调研了解、观察、实践;而在工作后,不要抛弃专业特长,应关注经济发展、国家体制等方面的知识,并吸收转化,在基层工作中具体体现出自己的特长。在最后,谈到如何践行初心,李淳说:“曾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些人的生活因我们而改善。而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坚守与信念。”

  在问答环节中,孟震就同学们提出关于如何坚守初心的问题,回答道:“谁都会遇到挫折,克服了就是成长。同样的,在基层工作中,会遇到很多误会,肯定有人问,你到底图什么?但你要坚守,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更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清华人,自己选择的路要坚持走完。”

  胡海飞就同学们关切的如何在地方迅速完成从学生身份到基层干部的转变问题时表示:抬头看路,低头拉车;转变角色不是大问题难的是切实地把事情做好。很多同学都有研团研会的工作经验,这是非常好的,但是这工作岗位,一开始就要转变思维,你就是正式干部!学校里主要是办活动、服务同学,大家会包容你的过失,但是在工作中,细节错误影响人民福祉,代价惨重。走出办公室,多跟百姓聊,多和其他干部打交道,切实和群众、干部、领导了解当地情况,只有在有全局把握和清晰的认识之后,决策才更有效、清晰、有针对性。

  本次活动中,各位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师兄从他们实际出发,从群众出发,为在校生们阐述了基层工作与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分享的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母校和同学们的美好祝愿: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清华学子应当勇担时代使命。主办单位(以拼音排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分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ngzhewang.com/dongcha/30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ingzhewang.com